商家卸下“美颜灯” 生鲜食用农产品回归“素颜”

时间: 2024-02-15 22:32:03 |   作者: led UFO灯


  看上去色泽鲜艳的鲜肉,买回家却感觉没那么新鲜;拿起货架上的蔬菜发现,没有在灯光映照下那么青翠欲滴……在超市、农贸市场里,有些商家使用生鲜灯为食物“美颜”,灯光呈现出的“新鲜”感,会让市民有时看不清食物的“线日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针对“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增加了对销售场所照明等设施的设置和使用上的要求,提出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花了钱的人商品的感官认知等。

  如今,《办法》已经实施,我市各商超、菜场已陆续将“生鲜灯”替换。“生鲜灯”为何被禁?如何让禁令真正落地?《承德晚报》记者就此展开走访。

  “生鲜灯”是一种通过增加特定光源颜色美化货品外观的灯具,是商超、菜市场、生鲜门店里常见的营销手段。“生鲜灯”作为一种冷光源,不会散发热量影响食品安全质量,但却能遮掩食品的性状,以“虚假好看”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判断。12月1日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设施,误导花了钱的人商品的感官认知。目前,新规已开始实施,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菜市场和超市,发现肉类、熟食等摊位上色彩艳丽的“生鲜灯”已经不见了踪影,市民都表示,“鲜肉的颜色更真实,购买生鲜食品心里也更踏实了。”

  12月3日7时许,市区一家便民市场内早已熙熙攘攘。一处鲜肉摊位前,摊主正在对市民购买的鲜肉进行切割。记者发现,摊位顶上悬挂的灯在外形上和之前的“生鲜灯”一样,由数颗LED灯珠组成,但颜色为白色。“以前用生鲜灯,顾客从外面看肉,颜色就是红色的,这个灯换掉以后,就能看出来肉的质感,好坏很明显。其实,换掉生鲜灯对我们来说挺好的,生鲜灯照得眼睛不舒服,因为以前大家都用生鲜灯,你不用人家会以为你家的肉不新鲜。”肉摊老板已经卖了很多年的猪肉,对于换灯,她坦言:“一开始我们自己也不习惯,更别说市民了,后来很多老顾客还会问,怎么肉看起来没有以前新鲜了?我们都会告诉市民是因为换灯了,这样更能把控肉的新鲜程度。”

  在市场内一家熟食店,该摊位也已换上了普通照明灯。“市场给我们宣传了新规,大家就陆续换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灯。”熟食店老板说话时,一旁正在挑选熟食的市民和记者说,“最近我发现许多地方都换灯了,换灯以后肉的颜色更真实,我们购买时心里也更踏实了。”

  最后,记者来到一家超市生鲜区,这里的灯光十分统一,均呈暖白色,肉类在这样的灯光下也呈现出较为真实的面貌。超市负责的人介绍,很早之前他们已统一给生鲜食品摊位换了灯,将原来的“生鲜灯”全部更换成了普通的照明灯。

  记者走访后发现,“生鲜灯”的身影已难寻觅,在各大商超、农贸市场,不论是嵌入肉类冰柜的照明灯还是吊灯,均为白光,与店内其他区域的光线没有区别。

  “东西看起来新鲜,但买回家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回去找商家也不好维权。”“进了市场,一片红光,肉显得很新鲜,买回来才发现不那么回事。”熟食用“生鲜灯”一打看起来就更香更入味,普通品质的水果在特殊的灯光下也显得更水嫩,放了一段时间的蔬菜被灯一照又变得娇翠欲滴……采访过程中,部分市民都表示,曾有过购物时被灯光“迷惑”的经历,并纷纷点赞禁用“生鲜灯”的举措。“用这种正常的灯挺好,可以直接看到肉真实的样子。”市民刘慧峰经常要采购生鲜肉类。她和记者说,以前选购肉类都得把肉拿到离生鲜灯远一些的地方,才能看清肉质,现在换了正常灯光不仅节省选购时间,对肉质的把控也更准一些。

  市民李迪表示,换灯后她最直观的感受是不晃眼睛了。“以前灯光打在肉上看不清肉质好坏不说,还刺眼。现在用普通灯,买东西方便,眼睛也舒服,特别是对老年顾客很友好。”

  《办法》出台,市民纷纷点赞。正在选购水果的市民张丽敏从事律师工作,她和记者说,自己曾有过在菜市场买了颜色鲜艳的鲜肉,回家后发现没那么新鲜的经历。“购物时,外观、颜色、光泽等,都是判断农产品品质优劣和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依据。‘生鲜灯’掩饰了商品的真实信息,有可能对消费的人的感官认知造成误导,进而误导消费决定。禁用‘生鲜灯’,我觉得对消费的人权益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张丽敏说。

  经常买菜的人,对于“生鲜灯”都不陌生,这种通过特定颜色的照明来美化食材的灯具随处可见。久而久之,很少有人去深究这些灯除了好看到底有什么用处,就算明白这些灯光有美化作用,也觉得只是打个光而已,不会对商品造成什么实际影响。但实际上,“生鲜灯”的迷惑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消费者往往更容易被颜色鲜亮好看的商品所吸引,使用“生鲜灯”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给本应呈现原本面貌的食材,加了一层“美颜滤镜”,蒙蔽了消费者的双眼,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国家监管总局要求全面禁用这种灯,就为了还原食物本来的面貌,以这种手段误导花了钱的人商品的感官认知,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如今,禁令已经生效,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落实。“‘生鲜灯’成本很低,购买很容易,而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又相当普及,要想实际做到全面禁止,还需要一些时间。”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今后的一段时间,他们将通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和巡查监督力度,畅通消费者的投诉渠道,对于相关线索积极跟进处理,坚决整治到底,打消一些商家的侥幸心理,让“生鲜灯”彻底告别超市、菜市场。同时,他们还将防止商家在没办法使用“生鲜灯”之后,采用其他手段对菜品进行美颜,继续欺骗消费者。此外,在检查有没用违规灯具的同时,他们还将加强对食品外观、品质以及添加剂含量、规格、数量等方面的监管,拒绝任何“伪素颜”菜品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办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商家自律、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共同发力,以《办法》为基准,持续明确细则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了解到,此前,我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加大引导宣传,提醒销售者对使用的灯具等开展自查自纠,指导销售者更换灯具。随着12月1日《办法》正式施行,我市“生鲜灯”专项治理工作也进入重点阶段,我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等为重点治理对象,逐步加强巡察力度。对12月1日后发现使用的照明设备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立即责令整改,按照相关规定严格依法处置。为此,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呼吁广大销售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市民如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可进行投诉举报。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